本周关注
周末,两场高规格活动联袂登场——在温州,2023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召开,青年科学家们携创新之钥,赴温州之约;在北京,“戏从温州来”南戏经典文化周活动走进京津冀,在国家大剧院戏曲场拉开帷幕。科学走进来、南戏走出去,温州在双向发力中探寻什么样的合作交流之路?
温州的“戏”与温州的“会”
一场青科会,“峰”云再起。
800位科学精英、专家学者,在温州一起点亮科技创新的新“峰”景。
一台温州戏,声动京城。
温籍文艺家携手京津冀、长三角地区戏曲名家,奉献一场南北戏韵交融的文化大赏。
大戏与大会,在不同的时空里,奇妙碰撞、韵味悠长,仿若点燃了科技文化交流的璀璨火花,留给我们许多启示和思考。
其一,何以登高望远?
一座城市的发展,需要顺大势、入大局,站得高、看得远。借梯登高、借台唱戏,不失为一条登峰望远、与世界对话的有效路径。
青科会,就是温州登高的“梯”。
自2019年开始,青科会在温州搭建起追赶科技之光的平台。今天,这个平台既成为温州汇聚创新资源、构建创新生态的“风口”,亦是温州不断向世界彰显价值与形象、握紧发展机遇的“窗口”。
仅从人才这一维度看,5年间超4000名中外院士、诺贝尔奖获得者、青年科技人才,在温州碰撞创新火花;9名院士、1200余名高层次人才,与温州结缘“深融”。
可以说,通过青科会,温州建立与世界科学前沿的连接,获得不少为我所用的创新智慧、创新平台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青科会,已经成为温州优质资源的“引力场”,持续释放着溢出效应。
而这,不仅仅局限于科技创新。
《张协状元》首登国家大剧院
“戏从温州来”,温州戏曲人带着南戏经典唱响长三角、京津冀,从“源头”到“码头”再汇入文化交流的大川大海,无疑是希望居高声自远,借助文化大舞台,与文化高峰从容对话、深度互动,让温州南戏站得更高、看得更远、传得更广。
无论是科技文化亦或是其他领域,今后的温州,显然需要更多这样高峰对话、高能碰撞的平台、活动和载体,并在对话和碰撞中把握发展先机和主动——这是近年来实践反复证明的观念。
其二,何以向新而行?
如果说,高规格的交流活动,带来的是新技术、新理念在城市的荟萃,释放的是城市寻求更高水平开放合作的重要信号,那么,交流活动的背后,其实是这座城市对自身使命任务的进一步梳理,是对城市各领域工作向更高水平跃升的新机遇。
南戏经典,传承千载,依旧芳华,其间始终蕴含着“随时代而歌”的特质。从“戏曲寻根”到“南戏新编”,从长三角到京津冀,温州始终探寻让南戏活在当代、火在当下的新路径。
就像文艺评论家所言,温州带着南戏走出来,这是一种很好的传播新形体,如同孔子说做学问需要“游”,戏曲的传承发扬也需要“游”。戏曲只有流动起来,才有恒久的生命力。
与戏曲一样,城市发展,难以“孤芳自赏”,也不会“偏居一隅”。在发展的“百花园”里,交流互鉴才能绽放更美的芬芳。过去的历史一次次告诉我们,开放,始终是温州这座城市至关重要的动力引擎,温州靠开放织全球网络而用之、聚天下资源而用之。
于当下温州而言,更需要“走开放路”,放眼全国全球,在“对标”与“取经”中,找到“聚天下英才”“聚天下资源”的新路径、新方式。
从这个层面来看,青科会是这么一个开放发展的高能“引擎”。五年的接力接续,不仅带动创新人才随“峰”而来,更带动创新格局乘“峰”而起、创新生态迎“峰”而进,让创新成为温州最鲜明的标识。
从青科会到温州戏,这是交融交汇、传承创新的生动实践,亦是拥抱世界、赢得未来的主动作为。温州的戏、温州的会,留给我们相同的启悟:如何在开放中对话全球、对话时代。
毋庸置疑,充分的开放、交流与合作,方能将各层面的机遇串“点”起势,各方面的资源串“珠”成“链”,进而在更高水平上提升自我、发展自我,这是温州始终明晰的一条逻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