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最后一个工作日,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,要求以“稳”为大局和基础,以“进”为方向和动力,以“立”为目标和追求,推动温州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,为全国全省大局多作贡献。

新的一年,“新”向何处

王丹容2023-12-31 17:50:00

  翻过2023年最后一页日历,我们迎接新的一年。

  日子,从我们的眼前划过,从我们的奋斗里划过,但也在我们的手中留下。

  站在新旧交替的节点,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,回顾一年来的奋斗历程,分析当前和今后经济发展的“时”与“势”,为新的一年奋进前行定方向、谋大计。

  行至岁尾,回望全年,“韧”是主题词之一。

  这一年,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,既有风高浪急,也有暗流汹涌。温州全市承压前行、迎难而上,经济运行拼出向好态势,有望实现全年既定目标。

  这一年,温州聚力蓄动能、增优势,打好招大引强、增资扩产、要素保障等组合拳,“一港五谷”引领科技创新,项目攻坚掀起新热潮,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速集聚新动能。

  ……

  杨冰杰 摄

  面对外部不确定性,温州经济表现出惯有的韧性,走出了一条实属不易的复苏曲线。这条曲线所勾勒出的,是一座城市于艰难处奋起的历史曲线,是无数你我于不易中前行的拼搏身姿,是万家灯火里那烟火人生的温暖慰藉。

  从身边到远方,每一个温州人,都身处时代的大江大河,被世界经济大洋的波澜所激荡。但站在新周期的黎明,这座城与这里的人们一道,在困难中孕育希望,在浪高处力挽狂澜,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确定性。

  就如时序更迭,寒意消融时,总有一些属于春天的新力量已在无声蓄积。站在2024年的门槛上眺望前方,“新”从何来?“新”向何处?

  不妨来看岁末的这几条新闻——

  一场集中签约,成为最后一个工作日的“盛大活动”。聚焦打造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,温州第四季度总投资603亿元的52个重大项目正式落地,其中制造业占据“半壁江山”。

  陈翔 摄

  就在此前一天,全球单机容量最大海上风电机组在温州下线,标志着温州拥有海上风电“国之重器”整机生产能力。

  而在昨天,市科技局传来消息——我市新增25家省级科创新平台,温州大孵化器集群创新活力场多点开花,集聚各类青年“来温州·创未来”。

  新闻只是某个进程节点上的切片。但是透过这些切片观察城市,有一种逻辑就会鲜活生动地跃到眼前:发展新质生产力,是我们下好先手棋、掌握主动权的关键所在。

  作为一种映照当下、代表未来发现趋势的生产力,新质生产力,起点是“新”,关键是“质”,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源。

  激发新的发展动能,一直是各地寻求经济破局的关键。面对各地区竞相布局新领域的态势,温州要放大“坐标系”、找准“参照物”,既正视问题也发挥优势,加快在科技新赛道上抢滩登陆。

  比如,让不可能变成可能。科技,冲破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想象边界。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。过去几年,温州加速布局新能源产业“核风光水电氢储”全链条,就让“不可能变成可能”。新的一年里,要让梦想那道光照进现实,敢于拓展新蓝海、敢于抢占新赛道。

  又比如,克服了危就是机。当前温州发展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依然突出。面对新的“成长的烦恼”“转型的阵痛”,要奔着最紧急、最紧迫的问题去,找准裉节、设计制度、创新突破,更好向内挖潜、向外拓展,在负重前行中开辟明天的路。

  杨冰杰 摄

  吴晓波在年终演讲中,谈到温商谢秉政和他的“比音勒芬”。“比音勒芬”去年营收30个亿,谢秉政计划奋斗十年再添个零300个亿,在高尔夫赛道里深耕,做中国最好的高尔夫服装。他说,这叫什么?这叫作“企业家精神”。我们无论在顺境还是在逆境,都要让自己保有活下去和成长的勇气。

  吴晓波的演讲题目叫作《定力至上》。

  2024年,向新而行。无论是我们每个人还是我们的这座城,都要相信“相信的力量”,保持定力至上!

监制:阮周琳|编辑:杨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