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月11日上午,在全省高质量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推进大会召开之后,市委市政府部署贯彻落实意见及一季度“开门红”工作,吹响新一年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的冲锋号。

不负繁花不负春

2024-01-14 21:25:00

  图片来源:上海市浙江商会

  1月13日,从“繁花”时代走出来的浙商们,论剑上海滩。

  在第七届世界浙商上海论坛上,王均金、郭广昌、项光达等逾千位浙商,探讨民企应当如何穿越激流,中国经济又当在何处寻见新动力。

  论坛主题,名为“春耕”。

  万物长,春耕始。繁花似锦,始自耕耘。

  在家乡浙江,亦释放耕耘不辍的强烈信号——

  在新年开局起步的关键节点上,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高质量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推进大会,要求掀起项目建设、企业发展新热潮,发出实现开门红、夺取全年胜的动员令。

  市委市政府部署落实意见,要求牢固树立“项目为王、企业为重”的鲜明导向,以“一刻不能歇”“起步就冲刺”的标准抓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,以竞跑态势加快高质量发展、打造“全省第三极”。

  1月11日上午,全省高质量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推进大会召开。会后,我市召开续会部署贯彻落实意见。

  开局要拼,拼的是耕耘之力。

  2023年,有风有雨也有晴,种种努力和收获都为明天积蓄了力量。2024年,时序又进入特殊之坐标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、实施“十四五”规划的关键一年、温州冲刺万亿GDP的重要一年,盛事大事要事叠加成关键节点,似击鼓声声,催促着全市上下: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,此时不拼,更待何时。

  万象“耕”新,何以不负好春光?

  省市两级动员部署,告诉我们答案——

  其一,播好“项目为王”的“种子

  春播一粒子,秋收万钟粟。近年来,“项目为王”的理念,伴随着不断引育落地的项目,如“种子”般在瓯越大地不断“生长”,在各级干部心里落地生根。

  一条新能源产业“核风光水蓄氢储”全链条迅速立起来,其背后是两年总投资4377亿元的项目招引。统计显示,去年,温州集中签约396个项目,总投资超4000亿元。大项目种下去长起来,收获的是科技创新、产业发展、民生改善的“万钟粟”。

  如今,区域竞争“你追我赶”,招商态势“你争我夺”,温州如何让项目“招得来、落得下、发展好”?关键密钥,或在“开放”一词里,开放规则、开放资源、开放场景。

  比如,在用地上,深化“数据得地”探索,用数据说话、凭数据决策,减少人为干预,确保有限的土地资源向“发展前景好、产值增长快、亩均效益高”的优质企业集聚。在场景上,用城市场景和市场资源吸引企业,把城市当成新技术、新模式、新业态的实验室,为企业培育挖掘新的增长点,营造产业发展生态。

  其二,耕好“企业为重”的“沃土”。

  温州是孕育企业、培育企业的热土,企业是温州创新创业创富的主体。“企业为重”的理念,是温州民营经济发展至今的一根重要红线。

  无论是改革初期的“无为而治”,还是今天深化新时代“两个健康”先行区建设,温州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企业为重,以创造良好营商环境为重。

  当前,一些企业日子不太好过,预期不稳。企业为重,说到底,就是“让企业敢干”。

  一方面,要“精耕”营商环境,以暖心添信心用好政企直通车等“六位一体”为企服务体系,拿出“真诚”这一法宝,用心帮助企业排忧解困。

  另一方面,要“厚培”产业土壤,以全链聚集群在产业培育中注重“雁阵式”“梯队式”、“高大上”“链群配”,抓全要素保障、全链条破难、全周期服务,不断串企成链、聚链成群,激发出各类市场经营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。

  就在上海那场以“春耕”为主题的浙商盛会上,不少浙商谈及青山实业在印尼苏拉威西岛的故事。

  用十年时间,从温州走出的青山实业,把印尼的一座荒岛建设成为有60多家国际企业入驻的现代化公园,并拥有世界上最长的不锈钢产业链。

  这就是耕耘的故事、生长的故事。

  郭广昌说,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,穿越激流,未来一定能够扬帆向前。

  在海边渔船上长大的王均金说:“我们拒绝躺平,我们要沉下心,做好自己,积蓄力量,预备迎接台风之后的艳阳天。”

  他们,在“繁花”时代写就创业传奇。走过三十载后,今天的他们,仍用耕耘的故事,撒播并传递信念的力量、共生的力量

  穿过前路的风雨,在这个春天,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,都在用心耕耘好“沃土”播撒好“种子”,让“发展之树”枝繁叶茂。我们相信,这个春天里的耕种,定将会在未来的某一天结出丰硕的果实。

  万物生长时,我们躬耕一方,方能不负繁花不负春!

监制:阮周琳|编辑:诸葛之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