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浙江省首批300个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“一老一小”服务场景名单正式公布。温州共有26个“一老一小”服务场景入选,其中城镇社区场景16个,未来乡村场景10个。

“朝夕”之间见美好

2022-10-16 12:20:00

10月1日,位于印象南塘景区白鹿洲公园内的温州市儿童友好公园正式开园

  时序入秋,阳光微淡,风也温柔。

  “人闲桂花落”,上陡门浦公园里,母亲带着孩子踏香寻花,托幼服务近在咫尺。

  日落西斜时,新田园社区共享书房,居家的老人和孩子共享阅读的安谧。

  周末闲暇,老幼相携,其乐融融。放眼瓯越,越来越多的“一老一小”服务场景,鲜活了岁月静好的画面。

  “一老一小”,是最柔软的,需要被看见、被关照、被保障。站在全生命周期的两端,儿童友好、老年友好是全龄友好社会建设“拼图”上不可或缺的一角。就像朝阳和夕阳,“朝夕”美好才会城市美好。

  从“一老一小”的视角、需求出发,让城市治理兼具尺度与温度,是现代城市文明理念的彰显。一座有温度的城市,理当既能放慢节奏,适应老人的蹒跚步履;又能蹲下身子,从一米高度看城市发展。

  正是基于这种理念,今天,“友好”已经成为温州新的一种日常“叙事”。市委市政府致力于探索“一老一小”整体解决方案,推进老年、儿童等全龄友好型社会建设,完善普惠性养老、育儿服务和政策体系,努力让“人的一天、人的一生”幸福可感。

  在这过程中,我们既要强调顶层设计、重视具体落地,也要呼唤全民共识;既要考虑设施共配、需求共享,也要注重政策共扶。而做好这些工作,无不需要坚持基本的导向:需求导向、问题导向。

  换言之,友好,从破解“不友好”难题开始。

  以浙江首批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“一老一小”服务场景为例,其建设就是重点针对城乡百姓急难愁盼需求,按照“标配+选配”进行按需配置,形成“空间+服务+运营”的“一老一小”问题系统性解决方案。

  如高龄老人、空巢老人的吃饭问题,就是一个高频共性需求。统计显示,在温州,有着163万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,其中98%以上有意愿选择居家养老。那么,老人在家,怎么吃上“热饭”?在龙湾,永中街道万顺社区就采用“社区+物业+养老”服务新模式,打造“爱心食堂”。多方共建、多元共享的协同养老模式,不断构建服务新场景,也让老人切身感受有品质的服务供给。

  柴米油盐、衣食住行,触手可及的“友好”,解决的是现实之难,看见的是“未来”可期:从教育到医疗再到养老,今天,“一老一小”服务场景,从“未来社区”“未来乡村”中走来,其不再是单一功能的更新,而是让我们的生活更具归属感、舒适感和未来感。

  在瓯海,5年前,瓯海区公办幼儿园仅8所,如今增长至60所,几乎所有瓯海区低龄儿童都可以上“公办园、普惠园”。同时,当地探索“一体供给”的配套建设之路,在新桥街道建起两家“居家养老服务和婴幼儿成长双龄驿站”,以亦机构、亦居家的嵌入式服务模式,提供养老托育社区综合式服务,实现老幼“共融共依”。

  有温度、有“智慧”的服务场景,以“一老一小”可感可及的生活碎片,“生长”出了一个家庭生活的“小确幸”,成为一座城市最软亦最重的底色。

  当然,以“友好”为引,点亮城市之“光”,其所涉及的不仅仅是融合互动的友好场景,更需要在政策支持、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系统集成、综合配套,需要政府主导、社会共建、全民参与的创建机制。

  牵着“一老一小”,这份友好,是看得见的烟火,是触得到的幸福。而我们的城市,正因友好而温暖,因温暖而美好。

  当“朝夕”之间见美好,谁又不会爱上这座城?

监制:阮周琳|编辑:叶双莲